2017考研交流奋斗群 514068096
每年的考研大军中,有多数人都奔跑在追逐名校的道路上。不少前辈也经验给告诉大家,考研不考名校就是白考。这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,且每一个人的追求不同,定论自然不同。那样,2017考研党们,你到底需不需要追“名”呢,需不需要死磕名校,就算二战三战。关于考名校的问题,给大伙剖析3个问题,看完了,期望考生都能心中有数。1、大学生考研为什么扎堆考名校?
名校自己软硬件条件都非常出色,师资队伍、科研条件、就业前景等原因都吸引着大量学生考试报名。第二,高校研究生扩招致使普通研究生毕业就业竞争优势减少,再加上社会对名校的优先认同等各种缘由,使得现在很多大学生对考研有种非常强烈的“名校情结”,名校考研甚至已成为考研的一种“潜”趋势。于是,考研呈现扎堆考名校的近况,而且现在看来,尽管近年考研人数有所降低,这种“名校热”依旧还在持续着。
①高考考试历史问题
“考研,是第二次高考考试,是唯一改变命的机会。我从高中起就想去人大念书,高考考试没发挥好,只能读个省内普通二本,大学四年我都非常努力的学习,为的就是能考上人大的研究生。”
②就业现实问题
“投了两个月简历之后,我决定考一个名校研究生。由于这个社会太现实了,假如有985、211的学生来面试,就绝对不会要我这种普通院校的毕业生。在面试的时候已经碰到过好几次这种情况了。考研真的是非常无奈的选择。”
③从众随流心理
“宿舍的人都考研,而且都选非常不错的学校,最差也是211。我假如只考个普通院校就会看上去逊色不少,感觉非常没面子,低人一等,都不好意思和他们一块复习,有重压。”
④名校头衔价值更大
“大家班好几个同学,连本校推免都舍弃了,就是为了考北京的名校。我也遭到他们的感染,感觉不考个名校,考研就没意义,读研出来也没非常大价值。”
2、名校考研角逐有多激烈?
扎堆考名校的直接后果就是角逐愈加激烈,为了少的可怜的录起名字额,千万人争的头破血流,用“惨烈”来形容也不为过。
①分数线太高
“好学校分数线伴随考试报名人数的增加也相应的水涨船高。一些热点院校的热点专业更是高的不靠谱。譬如今年北京交通大掌握计硕士分数线是220。这个分数考试报名北京工商大学的话是妥妥的录取,但假如考试报名人大、央财,可能连面试都进不了。”
②专业课需要更高
“名校对专业课的需要更高。就拿经济学来讲,普通院校的指定参考书目可能只有2-3本,而名校的参考书常见都有4-7本,在同等的复习时间里,要消化这么多书,还要考出得分,是很困难的事情。”
③应届生复习劣势
“不少二战、三战的同学都是认定名校考研的,用他们的话说,就是死磕名校!就考研内容熟知程度,应届生是有肯定的劣势的,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弥补这种劣势。”
④推免/推免趋势上升
“各高校,特别是名校近年的推免/推免比率渐渐加强,有的甚至占到了招生总额的一半。这对参加统考的学生带来非常大的重压。实质通过统考通道的招生人数降低,考试报名人数却愈加多,报录比紧急失衡。”
3、死磕名校考研,到底值不值?
①够拼才是青春
“在奋斗的年龄为了梦想疯狂一把才对得起我的青春。而且考上名校,眼界、圈子、资源都会不同,我想为了梦想付出任何代价。”
②死磕名校,重压太大
“从理智和现实角度,我不是非常同意死磕名校。能考上名校固然好,但也要考虑我们的学习基础。假如基础不好,非要冲名校,在复习中一次次的挫折,特别到备考后期,精神重压过大,比较容易致使心态失衡。”
③名校就业同样面临重压
“不少学生只看到名校的光环,忽视了不少问题。譬如名校也有弱势学科,师资力量和学科建设相对薄弱,实力甚至不如某些普通院校。而且名校毕业证并不是就业的实用通行证。企业选择人才愈加看重面试者的综合素质,而不仅关注毕业院校。所以,名校毕业生就业同样面临着重压。”
在考研择校过程中,应该慎重对待“名校情结”。考试报名名校,有益于提升学习动力,也容易产生心理重压。建议考生准确的认识自己,找准定位,同时充分学会院校资料,理智剖析自己与名校之间的差距,做出合适我们的最好选择。
方向比努力更要紧,选择一个适合的学校和专业,关系着每一个考生将来几年甚至一生的进步方向和生活轨迹。同学们有择校择专业方面的困惑,可以免费咨询中公考研,同时,为了便捷大伙学习,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、暑期集训、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,针对每个科目要素进行深入的指导剖析,欢迎各位考生知道咨询。同时,中公考研一直为大伙推出考研直播课堂,不出门就能边听课边学习,为大伙的考研梦想帮助!
推荐阅读>>>2017考研:就业供需不平衡的20个专业